|
编者按:“忽如一夜春风来”,荆城遍地“小白车”。面对“小白车”在荆门的“野蛮生长”,政府、企业、用户做好准备了吗?一辆“小白车”,几多待解题?这一缕隐忧,催生了《共享单车骑进荆门》系列报道,旨在剖析共享单车这一新鲜事物所遇到的“拦路虎”,聚焦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规范化道路。敬请关注!
共享单车骑进荆门,本来就是大概率事件。因为,它是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较好方案,且共享单车是“网红”,不仅在现实中各个城市火爆异常,最近还作为共享经济的鲜活范例,成了万众瞩目的高考作文题的关键词。
上周,“小白车”初进荆门,记者率先体验。
第一道待解题:安全和接受程度
作为一种成熟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小白车”的操作,对于习惯“一部手机闯天下”的人来说,门槛几乎为零。
体验中,“三会”就可骑上“小白车”——会扫码,会下载(APP),当然,你还得会骑自行车。
荆门城区的道路和国内其他同类城市相比,借助前不久象山大道改造的“东风”,至少在改造好的主干道上,专用自行车道的设置走在了前列。
和硬件比,人心方面的“拦路虎”问题似乎严重些。
用户方面,年龄是“分水岭”。采访中,多位“50后”“60后”对“小白车”的安全表示担忧。
“现在马路上车这么多,开车的新手这么多,骑自行车被车撞了咋办?”
“助力车到处窜,自行车哪撞得赢?”
还有,他们对“小白车”停放的安全问题也表示担忧。
“车被盗了,责任谁负?”
“万一扫到骗子给的二维码,怎么办?”
“锁了车还在计费,怎么解决?”
“70后”及更年轻的“00后”,更注重体验感受。
“前篓设计不太合理,装东西不方便……”
“感觉轮胎很硬,上坡比普通自行车费力许多!”
第二道待解题:素质和不文明行为
用户方面的“吐槽”是否属实?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25日下午,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从万达到天鹅广场,记者发现不少用户骑车在车流中穿行,此举十分危险。
从天鹅广场到市二医,自行车道上行人较多,不时有助力车、电动车骑过。
停车方面,大部分用户停车较为随意,寻找“小白车”的过程也不算方便。
与此同时,“小白车”历险记也在不断上演。
图片来自微信
25日,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一组荆门市民朋友圈里的“小白车”历险记组图: “小白车”绑架,“小白车”被私自加锁,“小白车”被停到地下车库,“小白车”花式载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