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家新型经营主体与逾万贫困户“结对”增收脱贫
市委、市政府将扶贫机制创新列入专项改革计划,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荆门市创新扶贫开发机制的实施意见》,全市上下以深化产业扶贫方式创新、扶贫资金股权化创新、小额信贷投放方式创新,推进资产收益扶贫为主要内容,启动了“产业扶贫千万工程”。截至目前,已经引导3000家新型经营主体与10000户以上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结成利益共同体,带动增收脱贫。
目前,全市210个贫困村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22个,有26873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参与扶贫资金股权化改革的新型经营主体187个,吸纳扶贫资金入股1894万元,小额扶贫贷款入股6669万元。全面推进“新型经营主体+扶贫小额信贷+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方式,实现“三个全覆盖”,即县(市、区)风险补偿金全覆盖、贫困户评级授信全覆盖、符合贷款条件贫困户贷款全覆盖。截至4月底,7个县(市、区)已建立风险补偿金6492万元,投放小额扶贫贷款6764.8万元,累计达2.2亿元。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重点推进特色高效种养业,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花卉产业,形成了以钟祥市柴湖万亩设施蔬菜、万亩中国花城为代表的现代产业;大力发展食用菌,形成了以京山县绿林镇、东宝区仙居乡香菇产业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高效种养模式,形成了以沙洋县曾集镇为代表的虾稻共作高效模式;市林业局、市扶贫办在京山县、钟祥市和东宝山区推广“151”银杏采叶圃扶贫产业和油茶扶贫产业。着力推进光伏扶贫,在210个贫困村全面实施光伏扶贫。截至4月底,全市已建成村级光伏电站256个(包括非贫困村),并网发电233个,建成户用光伏系统的贫困户有1121户,210个贫困村实现了光伏电站全覆盖,共投入资金1.44亿元,并网发电规模18044千瓦;在建村级光伏电站51个,户用光伏发电系统381个,预计投入资金4877万元,发电规模5962千瓦,预计7月底全部建成并网发电。在乡村旅游方面,继续推进绿林、马河等5个旅游脱贫示范乡镇、10个旅游脱贫示范村、300个旅游脱贫示范户的创建。(记者 章辉 通讯员 谢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