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岁的李书平,是城区一家物业公司的负责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车”成为他人生中的关键词。
1979年从部队复员后,李书平到汽车运输公司当了一名仓库保管员。他回忆,那时候公司仅有二三十台车,45座的东风客车已算好车。当时,荆门县城小,公共汽车很少,人们出门多靠步行,民主街、建设街、团结街、解放街是最热闹的几条街。为了方便出行,23岁的李书平一咬牙花了一百多元买了辆永久牌自行车。可拉风了没多久,车被盗了,懊恼不已的他又买了一辆,结果再次被盗,他就彻底打消了买自行车的念头。
“当时路上骑自行车的人不多,因为贵,不吃不喝得攒好几个月。”李书平介绍。的确,对于当年几十元的月薪来说,自行车也算奢侈品了。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上世纪90年代,大批在职人员投身私营商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1998年因管理分歧,李书平也从公司出来了,并于2001年办理了下岗手续。
离职后,他开过餐馆,也开过歌厅,后来生意不好,便和亲戚合伙买了一辆东风货车跑运输,全国各地送啤酒。
“当时干这行的人特别多,每天等着进厂拉货的车从金龙泉大道一直排到了文化宫。虽说拉一趟货还能赚点钱,但拖得次数太少,人还辛苦,吃住在车上,一年下来和亲戚一人只分了一万块钱。”李书平告诉记者。2001年,他又跟着朋友跑的士,发现还是难赚到钱。
2002年底,正当李书平四处寻觅发展之道时,一个朋友问他是否有兴趣包下自己刚开发的小型住宅小区的物业服务。经过市场调研和多方考察,他发现有干头,便于2003年注册了物业公司,艰苦创业数载,于2007年打开新局面。那一年,他也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辆私家车。
从手动挡到自动挡,从低配版到豪华版,如今李书平的车已换了几茬,光阴荏苒中,他那股不服输的拼闯之劲却依旧年轻,时刻与改革开放同行。
数说私家车保有量
私家车保有量是指一个地区拥有私人车辆的数量,一般是指在当地登记的私人车辆,不包括摩托车、农用车等在内。私家车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内出现,《荆门市志》表明,1985年,私家车尚未进入荆门寻常家庭,仅1%—2%的农村和城市家庭有摩托车。
市车管所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全市私家车保有量为12162辆,截至2018年1月,全市私家车保有量为248477辆,15年间增长了近20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