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莱子传说”成功申报荆门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一历史传说成为了一个更加重要的文化名词,放大了老莱子的历史名人效应。从“老莱子传说”申报荆门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材料中,不难找出其前世今生。
一
“老莱子传说”源远流长。其人其故事经历了四个时期的演化:
先秦经典“记言”时期:先秦史籍《战国策》中记载了其名其言,《庄子》一书中记载有孔子拜访老莱子等故事。
西汉正史“作传”时期:《史记》老子传中正式载言老莱子其人,称老莱子可能就是老子,并简述了其著有“十五篇”。
汉后述其“成仙”时期:《史记·老子列传·正义》引《列仙传》称,“老莱子,楚人。当时世乱,逃世耕于蒙山(现荆门象山)之阳”,并记述了楚王寻访老莱子之事。
民间广为“流传”时期:通过古代《二十四孝》之“戏彩娱亲”等故事,在中国广为传颂。老莱子传说的具体地域、纪念遗址还被清乾隆以来的荆门各类史志所载。
二
老莱子传说有四大类,主题鲜明,内容生动,寓意深远,民众喜闻乐道。
景观传说。老莱子所隐居闻名的荆门象山(古称蒙山)文化丰厚,景色优美。如唐宋以来的四大名泉就有两处与老莱子传说有关,一曰蒙泉——蒙山之泉,二曰顺泉——取老莱子孝顺父母之意。城郊有雄峰奇景圣境山(素有“小武当”之称),为道教圣地,传为老莱子或老子修身养性及升仙之地,如青牛道、老君台、真武观等。
遗迹传说。即由老莱子隐居事迹命名的古纪念遗址,如“老莱子山庄”“孝隐亭”(“老莱子之位”)“孝子田”“孝子井”等。
人物传说。包括老莱子及家人、孔子、楚王。著名故事如《斑衣娱亲》《教授孔子》《惠王寻访》《莱妻故事》等。
民俗传说。如逢年过节,民间都以各种形式表现老莱子孝顺父母等动人故事以及人们对他的追思感念,如口述、张贴年画、跪拜孝亲庙以及在生活器具中刻有老莱子故事,使之能代代传承下去。
三
老莱子传说的道家思想、不迎合权势,尤其是孝隐躬耕、不图名利,深受历代文人墨客崇拜,体现了人们对和谐社会、完美道德的向往、追求,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荆门市作为老莱子民间传说的发源地与流行核心区,已全面展开保护、宣传工作。市委、市政府在“十三五”规划中,制定了“建设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区、江汉平原文化创新中心”总体目标,并在《文化荆门“1+2”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打造道家思想源头、健康养生福地等四大文化品牌。尤其是2016年市第八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了“放大老莱子等名人效应”, 使老莱子文化品牌保护与建设受到极大关注。
老莱子传说现有三大传人。
李玉怀:荆门市国土资源局东宝分局原副局长、荆门市民俗学会顾问,为老莱子山庄旁的老居民,对老莱子隐居遗址、传说故事听闻较早,参与了《东宝地名故事》编写,著有《老莱子山庄》等,《老莱子山庄》由中国文化出版社2016年出版。
李勋明:荆门市民俗学会顾问,荆门市首届“十大民间文化守望者”,市政协文史委员,东宝区政协文史委副主任,著有文学剧本《老莱子传奇》《荆门圣境山》等。
李林林: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荆门市民俗学会名誉会长。从二十岁起就工作于象山脚下的龙泉街道办事处,听闻李玉怀等老同事讲述老莱子山庄、孝子田、孝子井等民间传说故事,对老莱子产生深深的敬仰。30年来一直业余收集研究整理有关老莱子传说的文史资料,出版了长篇人物考论《千古大隐老莱子》、长篇传记文学《双面圣老莱子传》(又名《老莱子传新传奇》),并积极组织、大力推动“老莱子传说”的“申遗”工作。
四
荆门市民俗学会是“老莱子传说”的保护单位,该学会制定了未来5年的保护计划。以申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契机,结合我市与保护单位实际,全面梳理荆门市“老莱子传说”保护与传承工作思路,制定五年保护计划实施步骤、保障措施。对项目保护的内涵和外延通过专家论证确认。
进一步健全建档工作,全面清理历史遗存文献、当代研究成果以及书画、雕刻、器具等民俗作品,包括影视资料。以民俗学会现有专项档案为基础,以时间为线条整理文图档案,然后开发或借鉴专用软件建立电子数据库,使建档与保存进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建立荆门市老莱子文化研究展示馆(中心),强化老莱子与荆门道家思想源头的文献整理、保护与利用,加速相关研究著作、文学艺术品的写作和出版发行,分五年时间完成5至10部著作的出版以及10至20件以上书画工艺品创制。
建立和健全传承保护机制,以集体传承为面、结对传承为点,点面结合,快出人才,出优秀人才。实施传承人补贴办法和奖励办法。通过社会传承,为民间团队恢复发展提供技艺支撑。加强学会横向交流和到全国各地相关重要文物景点考察学习,集合成果,实行资源共享计划。
在全市大中小学开设普及展览与讲堂,编辑传承教材,与社区、文艺单位、媒体联合展开传播活动。
组建荆门市民俗学会之老莱子文化研究会,并与市区域文化研究会、老子与道家文化研究会、民间文艺家协会、大专院校联手开展“老莱子传说”历史文献、文艺创作、孝道文化、养生长寿等多学科研究。(解天滋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