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荆门 活动
查看: 1282|回复: 0

[荆门新闻] “荆楚门户”春潮涌 ——湖北省荆门市农村改革纪实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81

回帖

3万

积分

注册时间
2016-10-31
最后登录
2024-11-19
荆币
21991
回帖
81

实名认证微信认证社区元老忠实会员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7-5-12 08: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位于汉江中下游、湖北省中部的荆门市,北通京豫,南达湖广,东瞰吴越,西带川秦,素以“荆楚门户”而著称。

  如今,这里以解决三农问题为重要切入点,紧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创新,土地按户连片耕种的“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等做法和经验引领全国农村改革新风向,三农工作在全国有影响、全省有地位,影响力明显提升。

  阳春三月,记者行走在荆门市沙洋县、京山县、钟祥市、“中国农谷”核心区屈家岭管理区、大柴湖经济开发区等地,走新村、访农户,与基层干部群众和农业科技人员交流,目睹荆门农村改革带来的新变化,探求荆门农村发展换道超越的深层原因。

  记者深深地感受到,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古老热土上,市、县、乡、村各级干部都充满着因地因时创新发展的***,以“抢拼严实”为内生动力的改革春潮涌动在荆门大地,广大群众对各项农村改革的参与性之强、满意度之高,干群共同拧成一股绳能干事敢担当的精气神,是推动荆门农村改革不断前进的关键因素。

  因地制宜抓改革促创新,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农村改革,为全国农村改革提供了范本

  农业是荆门最大优势。这里有山区、丘陵、平原、湖区地形,生态环境优良。但是,农业的发展也面临着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农产品加工层次低,尤其具有地方特色的大米加工、油菜籽加工产能过剩,农业新功能拓展不够,乡村旅游只有“盆景”,没有形成“风景”,农村面源污染不容乐观,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等问题。

  “必须抓住农村改革的关键问题,聚焦重点,突出特色,坚持效果导向,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厚植发展优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荆门市委书记别必雄说。

  沙洋县是农业大县,2003年土地二轮延包时,该县毛李镇三坪村群众自发并田连片,实现按户连片耕种。2015年,沙洋县开全国先河,整县推进“按户连片耕种”。

  “按户连片耕种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分散耕种成本过高、水利基础设施难管护等问题,是推进土地‘三权分置’的基础。”

  沙洋县委书记揭建平说,“土地连片后,加快了机械化作业、土地流转、城镇化进程,土地经营效益明显提高,2016年沙洋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7.44%,增幅位居荆门市第一。”

  主抓这项工作的时任沙洋县副县长,现任沙洋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宏银介绍,“按户连片耕种”的核心是“三稳定一调整两集中”,即保持家庭承包方式、面积、期限稳定;实行农户经营地块调整;实行经营权或承包权连片且不插花向单个农户集中,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总的要求是“一主一辅一不得”,以土地经营权流转为主,以承包权互换为辅,不得整村打乱重分。

  2016、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沙洋县首创的“按户连片耕种”模式写入其中。沙洋“按户连片耕种”成为全国农村土地改革的范本。

  2月14日,湖北省政协主席张昌尔在沙洋县五里铺镇陈池村调研时表示,沙洋土改激活了改革要素,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律,要充分认识这次改革的价值,在政策上强化支持,高度重视,全面推广。2月25日,沙洋创新在2017全国三农发展大会上荣获“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样”。

  “农民群众的认可度是衡量农村改革成果的重要检验标准。近年来,荆门抓改革促创新的力度前所未有。”荆门市长张依涛说,沙洋创新群众普遍欢迎,京山县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同样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

  袁国祥是京山县新市镇城畈村1组的失地农民,说起村里的股权改革,他洋溢着一脸的幸福。“股权改革前我基本不操心村里的事情,村集体资产有多少不知道。股改后我家5口人配了168股,去年分红15620元。”袁国祥说,现在对村里大事小事都关心,处处维护村里的利益。

  城畈村村民陈章明现在心里亮堂多了,过去他一门心思只养自己的鸡,和村里谁都不联系,股改后他家配了102股,不但分了近1万元,而且在鸡蛋价格行情不好的时候,村里还帮助他筹措资金渡过难关。

  城畈是一个村居合一的社区,有6539户、22886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拥有企业25家、商业门店89个,每年的租赁收入300万元。“要让群众享受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城畈村党总支书记、城畈经济股份合作社理事长庹大明说,以前也搞村务公开,但还是有群众反映看不懂,也有人说闲话。现在通过让资产变股权,村民当股民,做到群众的事情群众办,群众说了算,让村级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村集体和村民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公共服务合理了,乡村治理的水平提高了。

  京山县钱场镇荆条村农民桂应安有11亩田,在盛老汉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4.7亩,合作社每年按国家最高收购价保底700斤稻谷补贴,同时根据合作社收入再分红。他告诉记者,股份制就是先富带后富,这比自己种划算,想把剩下的田都入股。

  “改革盘活了沉睡的资金、闲置的资产、可用的资源,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农民真正得实惠,促进了干群关系和谐、邻里关系和顺、家庭关系和睦。”京山县委书记周志红说,京山已探索出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集体资源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集体股份量化“四种模式”。2016年,京山223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9787万元,比改革前增长28.6%。

  2015年末,钟祥市以湖北省第一顺位,被全国人大授权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钟祥市先后投资2600万元建设完善县域金融服务、农村产权产易、农村信用信息三级服务平台。由政府出资3000万元,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建立保险、贷款担保、联合评级授信等机制,有效激活农村要素市场。目前,已累计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抵押贷款6亿元,成为荆门完善农村改革发展的又一个范本。

  “新型组织大额贷,一个星期办下来;农民只需带两证,当场可贷五万块。”钟祥市金融办主任张琳娜介绍说,在金融服务大厅对符合条件的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同时,涉农金融机构针对不同贷款主体,分别设计不同的信贷模式,先后推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单独授信、“农地抵押贷款+龙头企业担保”批量授信、“农地抵押贷款+村干部推荐担保”“农地抵押贷款+第三方自然人担保”等多种信贷模式,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信贷需求。

  得益于农地抵押贷款政策,钟祥市丰乐镇前锋村村民吕方海的家庭农场,向农业银行钟祥市支行申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200万元,办起了一家现代化的养猪厂。目前,吕方海家庭农场年生产各类农产品100吨,出栏生猪2万头,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300万元,利润220万元。

  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性战略性调整,着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创新村企一体发展机制,引回“城归”,实施“能人当家”工程,打造了一批村企共建、一体发展的典型

  “荆门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性战略性调整,必须发展高效农业,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别必雄说,荆门市委、市政府创新理念,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把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拓展产业链、重构价值链,形成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钟祥市农知鲜农业公司带动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28个、家庭农场3个、种植大户13户。他们通过对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提供农业生产资料、专业化的技术和销售服务,既减少了新型经营主体对流动资金的需求,规避了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又减少了农民进入市场的风险,实现了双赢。2016年,公司年产值达到5760万元,年利润556万元,带动农户亩均纯增收3500余元。

  目前,荆门市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业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建设的像农知鲜农业公司一样的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有42个,这些联合体推动科技、品牌和资金在产业链上发挥核心粘合作用,实现利益联结、优势互补、产业一体、合作共赢。

  荆门市委副书记孙兵说,通过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行动计划,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做长做强农产品加工业链条,全市已建成“两区八园”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包括禽蛋、食用菌、水产品、双低油菜、休闲食品、木材、花卉等本地优势特色农产品,较好地解决了产业聚集度不高、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

  在荆门“中国农谷”规划建设了现代种业产业园、院士村和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成果转化中心,种业研发中心达到12个。凯瑞百谷马铃薯试管薯生产、盛昌国家级野生乌龟原种场等基地建成营运,全国最大的蝴蝶兰组培种苗中心和生产基地正加快建设。

  “才聚谷兴、谷兴才聚。”屈家岭管理区工委书记郑斌介绍说,屈家岭是中国农谷的核心区,要以农为形,以农为魂,一切围绕“农”字做文章,正着力建设现代种业中心和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中心,打造国家农业公园。院士村、金色农谷建成投入运营,为屈家岭增添了人气。建川博物馆、东方陶都项目的闪亮登场,向人们诠释了“从无到有”的农垦精神。

  荆门在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性战略性调整过程中,创新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培育机制,大力引进在城市受过现代产业训练之后重返农村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

  “乡镇招商引资主要任务就是引进农业企业、引进‘城归’。”别必雄说。创新村企一体发展机制,实施“能人当家”工程,引进外出创业成功的、当过老板的能人回村当“带头人”,打造了钟祥石牌镇彭墩村、胡集镇湖山村,京山罗店镇马岭村等一批村企共建、一体发展的典型。

  2003年,已在荆门城区创办多家酒店的张德华回到家乡彭墩村四组,见到依然是泥泞土路、凋敝农房和乡亲们穷苦艰辛的生活时,他的内心被深深刺痛。他个人掏腰包为组里修路,改造灌溉泵房,还建起了直供餐饮企业的种养基地。

  能人回归点亮了彭墩村民渴望致富的梦想。2008年,张德华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彭墩科技集团董事长,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全职带领村民“以企带村,村企共建”的新农村建设探索。

  当时的彭墩村一无名山大川,二无历史文化,如何打造成现在的星级景区?“彭墩乡村游,看的就是农村、农业。”张德华一语中的,彭墩的优势就在于“农”的味道,三产融合且不离农。

  彭墩村摸索出一套“二八定律”:20%土地解决吃饭,80%土地发展规模经济;20%农民种田,80%农民发展农村新产业。由彭墩集团来做示范、做加工、做市场、做品牌,整合各项资源,既有产业,又有景色。如今的彭墩村,地还是那块地,但产出和经济效益已经翻了几番。

  2017年,彭墩正着手规划建设的长寿小镇,预计年平均接待游客400万人次,将成为荆门县域旅游的重要一景。在建的中国农谷彭墩长寿食品产业园将形成豆制品、富硒大米、葡萄、猕猴桃、五谷杂粮等全产业链。

  十多年前的彭墩村民不会想到,他们这个昔日落后、贫困的小村庄,今天会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还能带动周边3个县市区的9个新农村建设。

  在钟祥,还有一个知名“城归”能人,他就是2011年回乡的胡集镇湖山村党支部书记郑雄。“我个人在村里没有办任何企业,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走。”郑雄说,他从小是吃百家饭长大的,49岁时从他创办的医疗等企业里提前“退休”,就是想回村为乡亲们做点实事。

  郑雄上任前,村里十年换了四任支书,村穷民怨,村干部无人愿当。他上任后结合实际多方调研分析,依赖政府投入和能人捐款都不是长久之计,清理农村“三资”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说干就干,清资金、清资产、清资源,郑雄为了村集体不惜去上访,通过法律诉讼打官司,依法清理取消原有不合法、不公平的承包合同,并对清理出来的资产进行分类盘活、盘大、盘强,引进规模农业企业增加集体收入。现在,湖山村没有一分钱欠账,总资产达到2600多万元,年稳定收入80万元以上。村干部实实在在地为农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干群关系越来越融洽,“有事就找干部商议、到村委解决”成为群众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第一选择。一个“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的新湖山正在崛起。

  在京山县,流传着一个“九马回槽”的故事。2011年初,罗店镇马岭村二组9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带着乡情、资金、头脑,回乡创设马岭村的“幸福股份”,与村“两委”一道积极探索村民身份股东化、村民居住集中化、村民养老福利化、村务管理公司化,带领乡亲筑共富之梦。“经过5年的建设推进,‘幸福马岭’新农村雏形基本形成,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5985元快速增至2015年的29650元。”“九马”之一的村党支部书记张立说。

  “没有落后的工作,只有落后的干部。”钟祥市委书记林长洲有着多年农村工作的实践。他说,闻风而动、雷厉风行、风雨无阻抓落实不仅是“城归”能人的风格,也是广大基层干部们的常态,要大力复制推广“湖山经验”“彭墩样板”等先进经验,让农业成为“有文化说头、有休闲玩头、有再来念头、有发展奔头”的产业。

  创新农村产业融合方式,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让盆景变风景,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荆门要加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有效对接,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别必雄说,要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农房变客房、农区变景区、田园变游园,加快建设3条乡村文化旅游带及屈家岭农耕文化园、彭墩乡村文化体验园、沙洋油菜花海旅游带等一批生态旅游基地。

  走进钟祥客店镇南庄村,让人意识不到是走在村庄里还是公园里,是串门还是游园。近年来,这个湖北省宜居村庄、绿色示范村围绕“客店乡愁之旅”,以荆门独有的千年对节白蜡古树为亮点,提出“对节千年、钟爱一生”的主题,充分利用西汉猴王寨、古对节树、珍珠泉等景观资源,铺设游步道1500米,精修小水池4口,引珍珠泉水进池塘,集中规划治理污水、实施房屋立面改造,兴建停车场2000平方米,打造出“对节人家生态园”景区,让村庄变公园。村民利用过去保存下来的磨子、土砖土瓦、河道里的鹅卵石等修砌成文化墙,为村里增添古朴的韵味和浓郁的乡风乡愁,由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转变。

  钟祥因地制宜,总结提炼出美丽乡村建设的“八种模式”。钟祥市委副书记周正清向记者重点推荐了正在荆门全域推广的微动力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客店模式”,即采取“厌氧发酵+沙石过滤+植物吸收”的低成本污水处理办法,处理后的水可自然排放,也可用来灌溉。

  “在客店镇就有农耕文化明灯村、对节人家南庄村、封神再现赵泉河村,还有以驿站文化为主题的马湾村、以田园风情为主题的邵台村、以扶贫文化为主题的杨庙村、以传统古村落为主题的水没坪村等,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100%。”客店镇党委书记朱克举说,要让美丽乡村在当地“遍地开花”。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大柴湖经济开发区的万亩花卉产业园已初具规模,花卉旅游产业正式起步。荆门市副市长梁早阳说,该园区按照花卉迪斯尼的创意,将打造集品种培育、生产研发、交易物流、精深加工、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花卉全产业链,打响“中国花卉之城,世界长寿之乡”的旅游养生休闲品牌,让“中国花城”名副其实。

  如今在荆门,“三项创新”力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一是创新农村产业融合方式。突出农业与新型城镇化,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农业信息化与“互联网+”,农业与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建设3条新型城镇化带、三产融合示范带和8个特色小镇,钟祥市彭墩村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国家示范点”。

  二是创新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培育机制。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职业农民和职业经理人等三类主体,先后建成国家级示范社30家、省级示范社18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3家,引进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2.2万个,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9家(国家级6家、省级71家)。

  三是创新农村产业融合机制。建立并完善了村企一体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土地股份合作、区域化合作、资金整合等五项机制,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137家,流转农村土地面积267.2万亩。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建立大社区党委,统一规划产业布局、流转整理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累计跨区发展联合社22家,入社成员67万户,入社率84%。

  为了“让农村更像农村”,处处体现农村的味道,荆门全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开展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创建,各项成果显著。重点推广“稻鱼共生”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目前示范带推广面积已突破100万亩。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建立生态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标准体系,实现生产设施、过程和产品标准化。“三品一标”生产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达到35%。

  建立区域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农产品全程可追溯的质量检测体系,部、省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100%。

  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建立农村垃圾农户收集、自然村分类、镇集中转运和县处理机制,推动了垃圾资源化利用。

  在屈家岭组建湖北农谷畅响土壤修复科技股份公司,依托华中农业大学李卫武教授团队,建成全国第一个土壤修复产业园,率先在荆门全域4万亩的有机果蔬基地开展土壤修复试点。

  探索推广“彭墩模式”“幸福马岭”“明灯路径”等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建成省级绿色示范乡村70个、省级宜居村庄66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11个。

  目前,荆门市农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东宝区、钟祥市、京山县连续位居湖北县域经济第一方阵。2016年钟祥、京山、沙洋再次成为全省三农发展成绩突出10强县(市)。全市农业现代化率达到76.6%,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3.6∶1,均居全省第1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11元,农业机械化率77%,均居全省第2位。(《农民日报》记者 陈江凡 焦宏 何红卫 乐明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