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8日,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总商会调委会调解员向记者讲起一起8万元纠纷1元钱和解的故事,展现出调解员化解矛盾纠纷的智慧与水平。
当事一方为张某,男,今年40岁,河南人;另一方为李某,女,今年22岁,东宝人。
2020年底以来,张某与李某通过互联网从相知、相识到相恋,他们从线上到线下,少不了接触,也少不了花钱。其间,两人在外地一城市生活。时至2022年1月,两人因感情发生分歧,继而引发不和,最终导致分手。恋爱期间,两人产生有经济纠纷,张某遂将李某起诉至东宝区人民法院,请求判令李某偿还两人恋爱期间8万元的借款。按照我市诉调对接机制相关规定,此起纠纷被委托到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总商会调委会进行调解。
前不久,调解员受理后发现双方看似民间借款,其实就是两人恋爱日常生活中的多次微信、支付宝、银行转账等累积而成,最多的一笔2万余元,最少的一笔5.35元,相关证据资料杂乱无序,双方互不相让。调解员在吃透案情后,将数以百计的微信、支付宝、银行流水等证据资料整理汇编成电子表格,通过网上分别与远在江苏、河北的当事人进行了多达5轮的沟通交流,直至双方认可,才算厘清了这笔“糊涂账”,确认张某转给李某的金额为5.6万余元。
基本情况弄清楚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化解双方的矛盾。面对5.6万余元的追索,李某很是委屈,认为这是双方恋爱期间的支出,分手后怎么就要自己退还。而张某则表示这些钱有据可查,是一笔笔打给李某的,既然成不了夫妻,那就得如数偿还。
面对这一僵局,调解员通过微信、电话与双方反复交流沟通:从法律的层面进行释法,指出张某追索自身权益并没有错,但即便到了法庭,双方的资金往来有些也不一定被认定为借款;从情感的角度进行沟通,道明虽然双方不能成为夫妻,但毕竟双方曾经付出过,也曾经拥有过,要拿得起放得下。
后来,经调解员的不懈努力,张某表示自愿放弃起初的主张。面对张某态度的大翻转,李某诧异的同时表示,请求调解员就此做个了断。
最终,双方达成了由李某支付张某1元的调解协议。(记者秦文 通讯员刘江龙 简龙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