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x家长您好,我是辅导中心的老师,我们近期推出了一些关于初升高衔接的课程,您要不要过来了解一下?”进入暑期,多位家长反映被快学教育等多个教育培训机构的推销电话轮番“轰炸”,家长明确告诉对方不报班并拉黑电话后,还是会接到培训机构换用其他号码打来的电话,不堪其扰。
“我已经被骚扰了个把月,差不多隔天就有电话打进来。”首先向热线反映情况的张女士称,女儿已结束了高一的课程学习,可能是培训机构获得的信息有误,认为其女儿即将升入高中,打来电话表示可以免费一对一辅导,张女士碍于面子答应考虑一下,结果接下来几乎每天都能接到询问电话。后来张女士感觉电话十分扰人,告知对方不报班,让其不要再打电话了,但询问电话仍然不断,甚至来电更为频繁。张女士通过家长群了解到,不止她一人遇到过这种情况。家长们不堪其扰的同时更想知道教辅机构是如何获得家长电话号码的。
“作为一名学生家长,我这一年多来饱受教育培训机构的营销电话骚扰。更让人担心的是,这些电话销售人员对我孩子的情况似乎知根知底,不仅知道孩子姓名,连她在哪个学校读几年级都知道。”学生家长王先生表示,更让人心惊的是,在严词拒绝了对方之后,夫人的手机又立马响起来,还是相同的教育培训机构人员说着相同的话。有些辅导机构更是每隔两天就电话轰炸一次,无论你怎样拒绝,过几天电话还是会定时响起。
王先生在网上查到,北京曾经发生过一次200万学生家长信息泄露事件,今年初,6名教育培训行业的从业人员,被海淀检察院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公诉至法院。他认为这并非个别现象,无良教育培训机构从业者被判了刑,并不意味着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就能吸取教训,毕竟精准营销带来的利益回报很可观。
对此,记者提醒家长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信用卡及户口本等重要证件,不随意填写来路不明的调查问卷,不随意留下自己的真实联系方式等。
湖北新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军认为,家长应记下电话号码或者进行电话录音后,果断向公安机关报警。对于将个人信息出售或提供给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行为人,可能触犯《刑法》第253条的规定,涉嫌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该罪名是指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包括但不限于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等情形。
若学校的老师将在教育活动中获知的家长的个人信息,为了其他目的出售或非法提供给民办教育机构,情节严重的,构成刑事犯罪。其次,对于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在你明确说明不报班的情况下,依然继续打电话的,干扰了你的正常生活,属于侵犯了通讯自由权。公安机关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五款的规定,给予行为人罚款及拘留的治安处罚。
若是学校老师提供家长个人信息给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学校因对老师的教育管理不力,应与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一起对家长承担侵权赔偿责任。(来源:荆门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