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三口之家一天至少会扔掉一塑料袋生活垃圾;一个有500户居民的小区一天大约可收集5大桶生活垃圾;据统计,包含东宝区、荆门高新区·掇刀区、漳河新区三区的中心城区,一天可产生500吨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天天有,这么多垃圾在被丢弃后,最终去了哪里?近日,记者循着城市生活垃圾离手后的“足迹”,来到市第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寻找答案。
荆门市第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位于荆门高新区·掇刀区麻城镇,是目前荆门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的唯一“归宿”。该垃圾处理场位于荆潜公路旁,进入场区大门,经过磅房,再行约300米才到达填埋垃圾的库区。
早上8时许,记者随一辆大型密封垃圾转运车进入该场。此刻正是城区前一天的生活垃圾基本清理完,转运车依次从垃圾中转站将垃圾转运到此倾倒的时间段。进入场区后,记者并没有见到预想中的垃圾满目、蚊蝇环绕的场景,最先进入视野的是一片绵延起伏的黑色小山坡,坡上还整齐地放置着一排排轮胎,颇为壮观。
“黑色的是HDPE膜,是一种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具有防渗漏、防腐蚀、防臭味的功能。从去年开始实施盖膜至今,已完成了19万平方米的覆盖;轮胎是用来压实固定膜的,膜下面就是垃圾,我们看到的这个填埋库区已经满了,不会再往上堆。”市市容环卫局高级工程师王振芳围绕着垃圾填埋场边走边介绍,市第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共有4个库区,总库容200多万立方米,前三个库区现已基本饱和,最后一个库区只有不足50万立方米的库容。
再往里走就到了生活垃圾的倾倒点,在靠近此处时,才有不可避免的垃圾腐臭味飘来。只见一辆辆转运车排队开至倾倒点,开箱、倾倒、开出、冲洗消毒、离场;垃圾倒出后,立刻有推土机上前将垃圾推平、碾压,给后面一车垃圾腾位子;车辆往来路上和垃圾倾倒场上,一辆消毒车边行驶边往空中、地面、车身、垃圾等处喷洒消毒液,以减少蚊虫、细菌滋生……现场一片繁忙,但所有环节都井然有序。
倾倒场旁边,是暂未启用的第四个库区。库区底部已铺好HDPE膜,中间下陷,等待新的“住户”到来。“底部的膜厚度是顶部的两倍,它的作用是将垃圾与土壤完全隔离开来,防止污水进入地下水。”王振芳介绍,填埋库区坑深10米左右,垃圾最高可堆25米,每堆5米会盖一层15厘米的土,用以阻止蚊蝇滋生,增加表面摩擦力,稳定上层垃圾。“为了改善场内及周边环境,实施雨污分流,减少臭气污染,倾倒场每天的暴露作业面控制在500平方米以下,其他地方边作业边覆盖。”
从收集到转运到填埋,这便是生活垃圾的“旅程”。“接下来就是等待垃圾自然降解、炭化,8—10年后填埋的垃圾就基本稳定了。”稳定后的垃圾可做绿化肥料,也可直接在表面种植树木。这期间,垃圾在密闭的HDPE膜下反应所产生的沼气还可用来发电。据了解,目前建于场内的沼气发电站,一月可发52万度电。“靠收集垃圾产生的沼气发电只能供场自用,资源利用率是极低的,但如果采用焚烧垃圾发电技术,一月的发电量将达到812万度,这个效益和社会价值就很可观了。”
尽管市第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环保措施、资源再利用措施已做了很多改进并取得成效,但生活垃圾每天都在增加,以目前每天500吨的产生量,最多2年,最后一个库区就会饱和,该场面临永久性封场,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必须另寻出路。
“最老的迎春垃圾处理场已封场,原址被树林覆盖;市第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占地450亩,方圆500米内的居民基本迁完,封场后与迎春垃圾处理场一样,土地很难用作他途。”作为市第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直管部门负责人,王振芳对目前运行的这种垃圾处理方式的担忧是最直接的。“不仅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程度也不高,而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在于填埋处理不够彻底,环境污染控制难度大,容易产生臭味污染和地下水污染,这就得不偿失了。”
目前,荆门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置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经启动,相关规划许可、环评、稳评等都在进行中。“可以肯定的是,焚烧处置将会是一种比卫生填埋要好得多的方式,不论是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它的优势都是非常明显的,目前也是国内主推的垃圾处理方式。”王振芳说。
|
|